让生命延续,让爱心传递——与医学大师近距离对话器官捐献和移植

来源:admin 发布日期:2018-09-19 访问次数:1003

什么是器官移植?我国的器官移植在世界上居什么地位?媒体上常常提到的器官捐献又是怎么一回事?……?2018年9月18日晚上18:30,在浙大紫金港校区,近百位本科生将原本宽敞的教室挤得水泄不通,但是听不到一丝喧嚣,同学们一个个都睁大双眼、竖起耳朵,静静地聆听爱游戏体育app冠名意甲郑树森院士给大家带来精彩的《肝移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只有郑树森院士铿锵有力的讲课声和阵阵响起的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未标题-1.jpg

这是基于爱游戏体育app冠名意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首次开设的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生命的接力与延续》,课程由医学院副院长、本科生院副院长徐骁教授设计,教学队伍由院士、长江学者和临床一线医师组成。徐骁老师特意邀请我国器官移植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者郑树森院士来给本科生上第一堂课。 

未标题-2.jpg

9月18日这天傍晚,郑树森院士在完成一台大手术后自己驾车来到学校,匆匆忙忙吃了盒饭后准时赶到教室,给来自各专业院系的本科生授课授。郑院士一踏进教室,全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在简短的开课仪式上,徐骁老师代表大家感谢郑院士:院士授课是对本科教育的巨大支持。并幽默地对同学说“你们上完今天这堂课,也可以很骄傲地说自己是院士学生了!”。热情的掌声再次响起。课堂上,郑树森院士旁征博引、幽默风趣,从器官移植的艰难起步讲到技术的发展革新,从生动的临床手术讲到宏观的大数据,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案例诠释器官捐献的伟大,让同学们深入认识到人体器官捐献的重大意义,并向同学们展示了院士团队的创新发展。期间,郑院士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史,告诉同学们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刻苦钻研,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国家栋梁之才。每每讲到精彩处,在座百余名学生都情不自禁地爆发出热情的掌声。在近距离感受了郑院士的风采后,大家俨然成了郑院士的铁杆“迷弟迷妹”,两个多小时的课程一晃而过,大家都感觉“意犹未尽”。下课后,熟悉的一幕再次出现了:学生们纷纷拿着笔记本,请郑院士签名留念,作为永久的珍藏。

未标题-3.jpg

郑树森院士身上有着许多令人敬仰的“光环”——两院院士、器官移植以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973首席科学家、医学教育家。郑院士从医从教40余年,始终战斗在临床一线和科研、教学一线。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都源于两个字:责任。

原本就对这门课充满期待,没想到第一次课就给了我们这么大的惊喜,能够与院士近距离接触探讨,感觉真是太棒了”,同学们课后纷纷表示选了这门课不仅开拓了自己的视野,而且又能与大师近距离对话,绝对受益匪浅。

为了给本科生更好地展现器官移植与器官捐献的国内外现状,这门通识课授课教师队伍很强大,包含1位院士、2位长江学者及临床医师们,这也是本课程的一大亮点。

徐骁老师说:“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被誉为医学皇冠上的明珠。中国是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国,然而供器官的匮乏和综合诊疗能力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大学生最具活力,易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有责任有义务了解器官捐献与移植的国内外现状并唤起国民意识。”

未标题-4.jpg

自上世纪末以来,国内诸大中心的各类器官移植工作陆续开展,在技术上攻克了许多难题。与此同时,依然有大量的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因等不到合适的供器官,在等待过程中不幸逝世。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30万,但每年能够接受移植的患者仅约1万人,器官移植供需比为1:30,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器官捐献供需比为1:3。拓宽供器官来源便成为器官移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程通过对世界器官移植与捐献的现状及发展态势的介绍,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加强学生对医学、社会、伦理、法制的思考,全面提升本科生的综合素质。